4 月 2 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宣称首次提供了 “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通过标准三方图灵测试的实证证据”。图灵测试由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阿兰・图灵于 1950 年提出,他称之为 “模仿游戏”。在三方图灵测试中,提问者需与一名人类和一台机器进行对话,并准确辨识出人类身份。
该研究测试了三款人工智能模型:OpenAI 的 GPT-4.5、Meta 的 Llama 3.1 405B 以及 OpenAI 的 GPT-4o。实验中,人类参与者通过分屏界面与一名人类和一台 AI 系统进行五分钟的测试对话。每轮结束后,提问者需判断哪一方是人类。研究人员在两种条件下评估了这些 AI 模型的表现:一种是基础指令(NO-PERSONA)模式,另一种是增强型 PERSONA 模式,后者引导 AI 模拟特定的人类行为特征。
结果显示,在 PERSONA 模式下,GPT-4.5 的胜率为 73%,表明提问者常常将其误认为是人类;Llama 3.1-405B 的胜率约为 56%;而在 NO-PERSONA 模式下,GPT-4o 的胜率仅为 21%。在对话中,提问者主要进行日常闲聊,61% 的互动涉及询问日常生活和个人细节,50% 的互动则深入探讨社会和情感层面,如观点、情感、幽默感和个人经历。
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提问者无法可靠地区分人类与机器,那么该机器即被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基于这一逻辑,GPT-4.5 和 Llama 3.1-405B 在启用 PERSONA 模式时均通过了图灵测试。” 研究作者认为,这些 AI 系统有望在依赖简短对话的经济角色中无缝补充甚至取代人类劳动力。他们进一步表示:“更广泛地说,这些系统可能成为难以区分的替代品,适用于从在线陌生人对话到与朋友、同事乃至浪漫伴侣的交流等各种社交场景。”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成果展示了 AI 在图灵测试中的突破性表现,特别是在 PERSONA 模式下的高胜率。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系统有望在各种社交和经济角色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成为难以区分的人类替代品。未来,AI 将继续推动人类与机器互动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