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 “重写人类知识库” 计划引争议,Grok 3.5 能否摆脱 “垃圾信息”?

马斯克的 AI 大计:用 Grok 3.5 “重写历史”

埃隆・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 X(前 Twitter)上放出重磅炸弹:他计划利用具备高级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 Grok 3.5(甚至考虑命名为 Grok 4),对人类现有的全部知识库进行重新编写。目标是填补信息空白,剔除错误内容,打造一个 “干净” 的知识库,再基于此对 Grok 最新模型进行重新训练,去除 “无用信息”。马斯克直言:“任何基于未经校正数据训练的模型,都充斥着太多垃圾信息。”

“分裂性事实” 成训练关键词,马斯克向用户征集案例

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Grok 背后的 “人工智能导师” 团队正针对敏感话题进行训练,意图与 OpenAI 的 ChatGPT 一较高下。6 月 22 日,马斯克更是在 X 上公开征集 “分裂性事实” 的例子,准备用这些数据优化 Grok 的训练,显然野心不小。

反对声音:纽约大学教授警告 “重写历史” 风险

然而,这一计划也引发了不少质疑。纽约大学名誉教授加里・马库斯直言不讳地批评马斯克的做法是 “《1984》的翻版”,担忧 Grok 会被 “重写历史”,变成符合个人观点的工具,而非客观中立的 AI。这场关于 AI 与信息控制的辩论,正逐渐升温。

Grok 背后的现实挑战:政府应用与安全隐患

Grok 的影响力并非纸上谈兵。今年 5 月,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计划扩大 Grok 在数据分析和报告准备中的应用,尽管国土安全部尚未正式推动其使用,但相关消息显示部分官员已被鼓励尝试。与此同时,Grok 也曾遭遇安全问题:今年 5 月后端被 “未经授权修改”,导致其输出不当言论,事件虽迅速解决,但凸显 AI 系统安全和透明度的重要性。

结论

马斯克试图用 Grok 3.5 “重写” 人类知识库,力图打造一个更精准、更干净的 AI 模型,这无疑是 AI 发展史上的大胆尝试。但如何避免信息偏见,防止 “重写历史” 成为个人工具,仍是摆在科技界和社会面前的巨大挑战。Grok 的未来,既充满期待,也令人警惕。毕竟,AI 既是放大镜,也可能是扭曲镜,如何把握好这把双刃剑,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