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巨硬计划”(Macrohard)曝新进展:AI 软件公司 + 世纪级算力战役全面开打
在 AI 战场上,Elon Musk 又一次把瞄准点对准了微软。这次,他把“戏谑”当做策略:“巨硬计划”(Macrohard) -- 一个看似玩笑、却极具野心的项目。官方与媒体最新披露,这不仅是嘴上的挑战,更是一场正在迅速展开的算力与智能体的竞赛。
核心内容:什么是 Macrohard 与 Colossus II
Macrohard 是 xAI 旗下的新子项目,目标是在 0 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并在 6 个月内 完成原本需要 OpenAI、甲骨文等对手用 15 个月 才能搭建的能力。
这个算力集群叫 Colossus II,其关键数据有:
- 已完成约 200MW 的供电规模,该电力支持冷却、机架运行等基础设施;
- 计划首阶段部署 约 11 万个 Nvidia GB200 NVL72 GPU;之后目标扩展至 55 万个 GPU,甚至更进一步可能达到 百万级规模;
- 已经搭建了大规模冷却设施,以及租用燃气涡轮机(gas turbines)来提供额外电力,同时还有电池储能(如 Tesla Megapack)来应对峰值负载和电网不稳定问题;
Macrohard 的定位也比较明确:要通过多个专门的 AI 智能体(agents)协同来模拟一个完整的软件公司运作流程 —— 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用户交互、反馈,理论上把传统软件开发周期中很多环节自动化、并行化。
媒体补充:资金、环境与竞争态势
结合其它新闻报道,这里有一些额外或补充的信息,让这件事的全貌更清楚:
- 巨额资金投入与募集
- xAI 正在寻求新的融资,数额可能在 $10–$12 亿美元 级别,以支持 Colossus II 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扩建。
- 在电力、冷却等配套设施投入已经数亿美元级别,仅供电系统、冷却系统、场址收购等,就已经成为巨额资本消耗点。
- 环境与法规挑战
- 项目的电力需求极大,当地电网无法完全满足,因此必须引入发电厂或燃气涡轮机来补充。对当地环境及电力基础设施带来压力。
- 居民与环保团体对燃气涡轮机的排放问题有较强关注。当地监管机构对运行许可、环境污染监测、空气质量影响等展开审查;也有媒体指出项目初期燃气设备运作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完全取得所有环境许可。
- 竞争格局/战略意义
- Macrohard 被多个媒体视为马斯克直接“对微软”的挑战,因为微软在软件服务、云基础设施 + AI 模型商业化上的布局很深。Macrohard 若真能把“软件公司的很多流程都交给 AI agents 来做”,会对微软 + Azure + Copilot 等构成战略性冲击。
- 同时,OpenAI、Anthropic、Meta 等对手也在不断加速自己的算力/模型规模。Race 不只是模型好坏,也在谁能最快、最稳定、最节能地搭出算力网络。xAI 在速度上显然在赌一个“短时间内拿到领先”的筹码。
- 时间线与进度
- Colossus II 项目在 2025 年年中就已启动,据称 7 月份部分机架已开始安装。到 8 月 22 日,现场冷水机组风冷混合冷却设备已经安装了大批机组以支撑 ~200MW 冷却功率。
- Macrohard 的名字在 2025 年 8 月正式被商标注册(或商标申请),带有官方意图与形式确认的意味。
潜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这个规模宏大的计划,也并非一路顺风。结合媒体与分析,我觉得以下几个地方可能是重大挑战或风险:
- 电力 + 冷却瓶颈:要维持百万级 GPU 的运作,仅供电与散热就要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支持。燃气涡轮、储能、冷却系统、水源 /回用水系统等都是关键,但这些系统要建成要运行可靠,还要环保合规,是大工程。
- 成本与资本消耗:算力、硬件(GPU)、冷却设计、场地建设、电力设施、环境许可等,每个都需要巨额投入。融资压力、现金流压力、以及长期回报能否覆盖成本是未知的。
- 法律与环保监督:当地居民、环保机构对排放、空气质量、电网负荷等有较强忧虑。若监管程序不透明或执行不严格,可能引发诉讼或延误。
- 技术复杂性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作挑战:构建数百个 agent 同步协作,并在人机交互模拟中保证质量与可靠性,不只是硬件的问题,软件设计、调优、数据标注、反馈闭环、测试覆盖等技术链条很长,易出错。
- 竞争压力与时间窗口:对手们(OpenAI、微软、Meta、Anthropic 等)也都在持续扩张算力、优化模型。速度是关键。一旦有人先行推出类似或更好者,那么这个巨硬计划的先发优势可能被削弱。
AI 的 “硬件竞技”时代来临
Macrohard 不只是一个 AI 项目,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一个时代:AI 软件 + 巨量算力 +多智能体自动化开发流程 正在成为行业的新标配。在这个未来图景中,软件公司是否还会像传统那样按“人+团队+流程”工作?Musk 的设想是:部分工作会被 AI agent 替代,甚至整个软件公司的一些业务可能被模拟出来,不再依赖传统的人工流程。
这是一个很野的战略,也极具震撼力。如果成功,它可能重塑软件业的边界、推动软件工程实践根本变革 —— 开发速度更快、迭代周期更短,智能体协作、自动测试反馈、虚拟用户交互等,这些看起来还在科幻里的功能正在被拉进现实。
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这条路满布坑洼:基础设施的成本与能耗、法律与环保的挑战、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AI agents 的管理与监管,这些都是必须同时克服的难题。
小结
Macrohard + Colossus II 是马斯克 / xAI 打造 AI 未来图景的一步猛棋:把算力押注放得极重,把速度作为核心竞争力,同时把“自动化 +智能体”作为核心执行机制。这场对软件业态的挑战,以及对微软这类“软件王国”的直面,是公开且大胆的。
接下来我们要看:
- 这些硬件设施能否按计划启动并可靠运行;
- Macrohard 系统中 agent 间协作机制、安全机制能否落地;
- 环保法规与社区响应是否成为变数;
- 投资回报能否支撑这样规模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