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要搞“算力帝国”了:1 万亿美元,不是开玩笑
“我们不仅要训练模型,还要盖房子” ——OpenAI 的下一步,似乎就是从“AI 算法王”变身“AI 基建大户”。
OpenAI 最近在其扩张之路上又迈出一大步:据《华尔街日报》揭秘,OpenAI 打算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高达 1 万亿美元(约合 7.11 万亿人民币)。
举个直观印象:它在得克萨斯州阿比林(Abilene)已经启动一个占地相当于纽约中央公园的计算中心,初步算力就能超过现有部署的 13 倍。
但别急,这可不仅仅是 IT 之家的“放大镜”——在这背后,有好几条相互交织的线索,让这个计划看起来既野心勃勃,也风险满满。
跟进报道说了啥?——几条你无法忽略的“隐秘线索”
1. Stargate 拓展版上线:5 个新数据中心跑起来
OpenAI 与 Oracle + SoftBank 的联合计划 “Stargate” 本来就被视为 AI 基建的旗舰项目。前不久,他们宣布要在美国再建 5 个数据中心,包括得州、俄亥俄、新墨西哥等州。
这意味着:1 万亿美元的蓝图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通过一块块数据中心“砖块”一点点铺开。
不过,注意一个关键点:原本 Stargate 的标的投资是 5000 亿美元,与这一“1 万亿美元”的说法在量级上出现了差异。有分析认为,“1 万亿美元”更可能是 OpenAI 为未来更大扩张预估的极限上限版,而非最初核定值。
2. Nvidia 站队:算力 + 现金双线下注
OpenAI 此前曾与 Nvidia 达成一项重磅合作:Nvidia 要向 OpenAI 投资高达 1000 亿美元,为其算力扩张提供硬件和资金支持.
最新消息是,这个协议已正式推进成为战略合作:Nvidia 将成为 OpenAI 在算力部署中的首选伙伴,目标是至少部署 10 吉瓦(GW) 的 Nvidia 系统.
换句话说:OpenAI 不光要自己砸钱盖数据中心,还要邀请“NVIDIA 出场电竞主机”共同作战。
3. 不是每条支线都顺风顺水
即使计划宏大,也免不了遇阻——有媒体指出 OpenAI 正在考虑“负债融资”“芯片租赁”等方式来缓解现金支出压力。
同时,在这个扩张过程中,选址、手续审批、能源供应、水资源、基础设施配套等都可能成为绊脚石。一旦某个环节卡住,1 万亿美元就未必能全程顺滑跑完。
此外,OpenAI 的战略团队也提醒说:算力不是唯一王道。在一次访谈中,OpenAI 的战略官 Jason Kwon 提到,真正能决定胜负的还有「稀缺性(资源分配)」「下注方向(技术路径选定)」「组织结构执行力」三大因素。
也就是说,就算你有了海量 GPU,也得知道放在哪儿、怎么用、由谁管,这些才是硬核心。
为什么这个事儿值得你我多留意
- 生态格局重塑 — AI 正在从“模型比拼”转向“基础设施比拼”。在未来,谁能掌控算力层、布好硬件底座,谁就更有可能在 AI 时代留下话语权。
- 能源环境成本 — 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的灯、冷水塔、发电机……都涉及巨额电力、水资源与碳排放。若不提前布局可再生能源、节能机制,反倒可能拉低社会形象。
- 资本杠杆风险 — 投资 1 万亿美元,是一个看得见的数字,但资本市场对此也会很敏感。万一中途扩张过度、供给链受阻、借贷成本上升……就可能触发连锁风险。
- 基础设施锁定效应 — 一旦 OpenAI 把数据中心部署在特定区域、特定硬件路径上,就有可能在未来形成“算力锁定”——外部竞争者要插入就难了。
插一句:科技版《疯狂建筑师》?
你可以想象 OpenAI 今后的日子好像开了一档叫 “疯狂建筑师:AI 特别篇” 的节目 —— 起早买地皮、派人盖机房、装配 GPU、角色转换从“训练模型”升级到“盖楼盖机房”……这条路不简单,但如果能成功,未来的 AI 基建版图可能会重写。
总的来说,这条消息无疑是科技界的大新闻 —— 1 万亿美元不只是个炒作数字,而是一个对未来 AI 核心战场的宣誓。接下来能否真正跑通,还得看 OpenAI 在选址、能源、供应链、资本、监管等多个环节上的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