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 古农文大语言模型在北京发布:传承中国农业智慧
综合新华社和中国网消息,由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湖北省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发的古农文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 “齐民” 今天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个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智慧的数字化传承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农业文明的数字化传承
中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和耕读文化,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古农书。这些古农书不仅是中国传统农业精髓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齐民” 大语言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农业智慧。
“齐民” 大语言模型:汲取古籍智慧
“齐民” 古农文大语言模型基于我国大量古代农业古籍文本训练,从中汲取智慧,深入挖掘古代农业技术、农耕经验和社会生态知识。这个模型支持农业知识的问答、文本自动处理、语义检索等多种下游应用,为现代农业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
该大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以为古代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农田水利、气象占侯等各方面的农事问题提供精准解答。无论是农学研究者还是农业从业者,都能从中受益,获得更为详尽和准确的古代农业知识。
高效支持学术研究
据悉,基于该大语言模型的文本自动处理和语义检索工具,可为农业古籍研究学者提供高效的分析支撑,帮助他们在古代社会和农业研究中取得更多突破。通过这些工具,学者们可以更快速地整理和分析古籍内容,从而提升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小结
“齐民” 古农文大语言模型的发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智慧的数字化传承,更是现代科技与古代智慧的完美结合。通过这一创新,古代农业技术和经验得以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农业和学术研究中,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期待 “齐民” 能够继续发挥其强大的功能,为农业和文化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